密爾沃基雄鹿隊,位于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,成立于1968年,至今未更換過城市和隊名。雄鹿是密爾沃基的第二支NBA球隊,是NBA第27支球隊,在當今30強中位列第13。
同其他很多球隊一樣,新球隊成立之初,也經歷了確定隊名的階段。據說在超過14000份征名投稿中,只有45名參與者提交了“Bucks”,如果這都成為票數最多的候選者,只能說明當地人民的想象力之強大。資料沒有確認這一點,只說有一位居民R.D. Treblicox先生提交的征名稿被選用,理由是他對“Bucks”的解釋令官方滿意:活力、彈跳力、速度和機敏。另有一說是“Bucks”在美國俚語中表示年輕自信的男人,暗合新生球隊的身份。
當然,“Bucks”不是憑空想象的,它的原型是威斯康星州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白尾鹿。與作為球隊象征的殊榮形成諷刺對照的是,現實中的白尾鹿因為生態失衡數量繁多,使得獵捕白尾鹿成為當地人民的必要工作之一。這說明了選擇一個珍稀物種作為名字的重要性。
1968-69~1992-93
初版隊徽的主體是一個卡通形象的雄鹿,全身毛色棕黃,身著墨綠色球衣,似乎坐在銘刻著隊名“MILWAUKEE BUCKS”的臺階上,雙目微閉,一臉愜意,右“手”叉腰,左“手”旋轉著一個與身體發膚同色的籃球。
球衣胸前印著一個字母“B”,應該是“Bucks”的縮寫。

密爾沃基雄鹿隊徽:1968-69~1992-93
有一種觀點認為,雄鹿隊選擇“鹿”作為隊名、隊徽,存在著天然的矛盾性。尤其是白尾鹿作為一種溫順無害的動物,性格懦弱,偏向獨居,除了運動能力,與競技體育所強調的團隊合作、激烈性、攻擊性完全不匹配。
官方對這版隊徽卻另有一種解讀。設計師Matt Kastelic稱,logo中的小鹿通過閉眼睛轉球的動作傳遞球隊的自信:“閉著眼睛也能打出高水平的比賽”?!遣皇怯悬c眼熟?要不是小鹿一身可愛的模樣,而是像活塞早年的logo那樣一臉奸笑,對手們的棍棒早就招呼過來了:金剛腿是吧?鐵頭功對吧?
1993-94~2005-06
1993年,球隊成立25周年之際,決定重新設計隊徽。

密爾沃基雄鹿隊徽:1993-94~2005-2006
新版logo中的雄鹿寫實了許多。這只白尾鹿從隊名“MILWAUKEE BUCKS”的招牌之后凝視前方,背景是一面倒三角形的紫色盾牌(?)。整個logo由墨綠、紫色、銀色和白色元素組成。據球隊創意總監Tom O'Grady所言,倒三角形意味著穩固的團隊根基,紫色則象征高貴與威斯康星州的皇家傳統。這版隊徽象征著一個團結的團隊,自信地展望未來,并準備好迎接任何挑戰。
官方當然說的是好話。為球迷詬病的是,紫色與當地文化的關聯性太弱。
不考慮其他,這版雄鹿至少顯示了肌肉,給人以力量感,雖然它的正臉仍然顯得溫順老實。
2006-07~2014-15
2006年,隊徽迎來第二次修改。主要變化是用紅色代替了紫色,以及對“MILWAUKEE BUCKS”的墨綠色矩形背景作了倒角處理。
NBA副總裁Christopher Arena稱,飽和的紅色與球隊的精神相得益彰,傳達著勝利的精神,也體現了溫暖和活力。

密爾沃基雄鹿隊徽:2006-07~2014-15
雖然雄鹿確實推出過紅色球衣,使之與隊徽上的紅色匹配。但以如今的視角看,紅、綠似乎是水火不容的兩極。這兩種顏色在同一支球隊身上出現,就像形容一個人既熱情如火,又冷漠如水,結果只有四不像。
2015-16至今
2015年,隊徽迎來顛覆性的改變。
鹿的身體被隱去了,只剩下鹿頭;
鹿角的比例更大,且由8個分叉增加至12個分叉;
鹿的臉部也抽象化,眼睛嚴厲,目光自信;
保留了墨綠色的主色,去掉紅色和銀色,增加了奶油色——向密爾沃基“奶油之城”(Cream City)的昵稱致敬;
內外圈鹿角的形狀構成了籃球的輪廓,鹿頭外部的兩層圓圈則表示籃筐;
鹿頭下方,是一個藝術化的大寫字母“M”,表示“MILWAUKEE”。

密爾沃基雄鹿隊徽:2015-16至今
總之,新隊徽顛覆了很多元素,也帶來多種創新。官方的各種解釋也算各有道理,畢竟自己的東西自己說了算。唯一的遺憾是,各種修飾各種點綴都到位了,唯獨主角的“血統”成疑。我怎么看,也無法將logo中心這張臉與一頭雄鹿聯系起來。遮住牽制力巨大的字母“M”,它有點像熊貓臉,也可以像老虎或者獅子臉。把注意力分一半給“M”,則燈影下一位身著西裝頭戴帽子臉部消瘦、面容奇特的冷峻殺手躍然紙上。
標簽:小鹿隊徽雄鹿隊NBA總冠軍密爾沃基雄鹿